7月6日,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庐陵星火社会实践队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迎来第二天。队员们满怀敬仰,先后前往井冈山烈士陵园、毛泽东旧居、火炬广场参观学习,并在这片红色圣地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前行的力量。
清晨队员们抵达井冈山烈士陵园。踏入陵园的瞬间,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大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迈得格外凝重,怀着崇敬之情瞻仰烈士纪念碑。走进纪念烈士的殿堂,队员们首先集体默哀一分钟,以此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追思。
1.来到纪念堂
在纪念堂内,一张张历史照片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队员们驻足凝视,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艰难险阻、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影像的记录,更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辈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情,队员们继续前行,来到安放烈士雕像碑的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朱德同志的雕像碑。雕像庄重,朱总司令身着朴素的军装,目光深邃而坚定,眉宇间凝聚着革命者的坚毅与智慧。
他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革命最低潮之时,毅然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千里,冲破重重封锁,最终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共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他身先士卒,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指挥了多次关键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进剿”和“会剿”,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勋。他那“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烽火硝烟中熠熠生辉。
2.踏入旧居
紧接着,在队长熊文杰的带领下,庐陵星火实践队前往毛泽东旧居。一踏入旧居,简陋的陈设与质朴的环境,瞬间将大家拉回到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革命岁月。
在参观过程中,不仅仅是独自参观,带队教师郭远峰也会不时穿插讲解,分享毛主席在这里度过的岁月点滴,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到重大决策的制定,让队员们对毛主席的革命生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队员们一边聆听,一边思考,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步出旧居,在庭院的一棵老树下,队员们偶遇了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当地老人。他是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祖辈曾是赤卫队员。得知队员们是前来学习的大学生,李爷爷眼中闪烁着亲切与欣慰的光芒。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用带着浓厚乡音的质朴话语,讲述了一段深藏心底的革命往事。
3.回顾历程
参观接近尾声,夕阳的余晖透过旧居古朴的窗棂,在室内洒下温暖而肃穆的光影。指导老师郭远峰老师敏锐地捕捉到队员们沉浸在历史氛围中若有所思的神情,认为这正是深化思想教育、巩固学习成果的最佳契机,大家随地就做简短的现场召回会,把刚刚看到的、听到的,结合我们已知的革命事迹,再深入地咀嚼、消化一下,让精神的力量真正入脑入心。郭老师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旧居的宁静中。
下午,当队员们抵达象征光明与希望的井冈山火炬广场时,庄严的巨型火炬雕塑在夕阳余晖中巍然矗立,散发着革命圣地的肃穆气息。然而,细心观察后,队员们发现,经历了一整天的游客往来,广场地面上零星散落着些许纸屑、丢弃的矿泉水瓶盖,火炬基座周围的缝隙里也积了些微尘土和落叶。
无需号召,一种对革命圣地发自内心的珍视与爱护之情在队员们心中涌动。“保持这片圣地的庄严整洁,也是我们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一位队员提议道,立刻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于是,一场自发的义务清扫行动在火炬广场上展开了。广场上的火炬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象征着革命精神如熊熊烈火,永不熄灭。队员们围绕雕塑参观,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用热血点燃的革命火种,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燃起燎原之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当晚,实践队召开了当日行程总结会。会上,队员们分享了参观感悟,带队教师也对当天行程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总结。今天的井冈山红色走读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革命历史的厚重与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让大家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也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井冈山红色走读活动,让庐陵星火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近距离接触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后续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对革命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